1.械鬥─地下秩序的維護?
《械鬥和清朝台灣社會》中,曾提到台人的熱愛興訟、糾紛不停的程度,是官府裡頭壓著好幾千審不完的卷宗,再加上吏治腐敗,使得告官或擊鼓申冤變得毫無用處,懲罰械鬥的條文往往一紙虛懸,因為連班兵自己也在鬥,中央控制力的失敗,使得正義只能在大打出手中,失去辯證空間,變成強者的座右銘。
2.械鬥─起於語言的戰爭
《械鬥和清朝台灣社會》中曾提到,即便來自相同的地域,說不同語言的人仍會彼此大打出手,而不同地域,相同語言的民族卻很特別的可以不起矛盾,似乎語言的歧異相對於地域來說,反而是也是另一個重要的摩擦原因,似乎說明了另一個推翻過往理解的可能─地域認同並不一定會讓人打架,爭執的理由也許只不過是彼此的不瞭解。
3.災難與械鬥的關聯性
清領前期,似乎開墾開到哪,械鬥就打到哪,水源地不足,鄭氏時期已有農業,卻因地力不足之故,以游耕的形式維持生產力,稍可略窺台灣耕地地力不佳,抑或是耕作技術粗放,無法維持地力永續,這些背景因素,都可能是移民必須朝四方不斷遷徙找尋新耕地的原因。 《清代台灣之水災與風災》中,耕地屢遭被大水沖毀的證據,也凸顯了定居農業代價不小的面向,然而舊耕地被破壞,也許正意味著無以維生的居民的出現,勢必有部分人將朝向未開發區域,尋找其他可耕地,在耕地的爭搶中,即可能產生更多的械鬥。
劉同學您好:
回覆刪除您的貼文題目訂為"辯證械鬥的背景",但通篇僅得三項彼此毫無關聯的說法(例如:什麼叫做"中央控制力的失敗,使得正義只能在大打出手中,失去辯證空間,變成強者的座右銘"?這句話想表示什麼?)我想請問您的貼文旨在證明什麼?為何而證?又與誰爭辯?
建議您未來的貼文方向可以選擇一個問題,並清楚解釋您為何提問(此問題的重要性何在?),如此便能更好的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