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這周一的上課內容,我們從荷西時期文本的資料探討到台灣的特性、主體性等問題。筆者的觀點是,如果台灣島歷史的起點未明,即我們可以宣稱任何對台灣島的占領或統治行為都是台灣歷史起始點的話,那根本就沒有真正歸屬於台灣原生的特性。除非這種被統治、被佔領就是一種特性。
- 在小組討論時,我的組員提出:政治史與過去所學的歷史有什麼差別?在我的閱讀史料之後,也很難給予他們一個答案。但是我試圖以不同的面向去觀察每一段歷史。由於台灣島上的朝代更迭,經常是隨者其他國家的政策的改變而轉變,使我們難以對真正屬於台灣的集體性格下定義。但是不論是荷西時期或是鄭氏時期,他們皆對當時台灣島上居民進行治理,並且維持秩序。此時,我們又很難將其成果完全歸諸於為了方便統治而已。
- 因此筆者認為,若是僅以歷史的角度觀察,只會主張台灣歷史為一系列的事實,難有宏觀的看法。
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魯肉飯組提問:歷史與政治史的差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
-
鄭氏渡海來臺的背景: 鄭成功原先在大陸地區的根據地為一長狹地帶,地形上又屬丘陵,不適合作為軍隊駐紮,再加上鄭成功的軍隊才剛經歷完金陵戰敗,需要先求個安身立命的根據地,為之後的反攻做好準備,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東邊外海的小島—臺灣。而鄭成功會選擇臺灣的原因,筆者認為有...
-
鄭氏為何來及如何在台灣成功的屯墾? 一、 鄭氏為何來台灣屯墾? 鄭成功自從金陵一敗以後,攻勢轉為守勢,自知此逆勢短期無法挽回的鄭成功,必須退到福建、廣東沿海一帶練兵籌餉。不過福建、廣東沿海兩地並非一個安穩的根據地。根據曹永和《鄭氏時代之台灣開墾》一文的推斷,鄭氏軍隊...
-
17 世紀初期時,英國除了嚮往與東方進行貿易外,亦希望出口國內蓬勃發展的紡織品。但因資金及武力的不足,使得英國備受排擠、邊緣。 17 世紀中期時,英國漸漸在東方貿易中展露頭角。 1670 年,已在印尼萬丹立下根基的英國受邀至台灣貿易的信函,開啟英國與鄭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