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鄭成功──所謂的開山聖王?(政一A 鄭竹佑 05114108)


  1. 於曹永和先生的《鄭氏時代之台灣墾殖》這篇文章中的最後一頁最後一行,曹先生如此寫道:「漢人在台灣的堅固的基礎,我人不能不認定確為鄭氏所建立。台人崇鄭成功為開山聖王,是不無道理的。」由這段話,我認為曹永和先生透過「開山聖王」這個對鄭成功的稱呼表達了他對鄭成功的贊同與正面評價。但看到這段話時,我有了質疑:鄭成功難道真的就是所謂的「開山聖王」嗎?一直以來不論是歷史課本還是接受的教育觀念都讓我對鄭成功的想法停留在「國姓爺」、「延平郡王」或是文本所提到的「開山聖王」──但他真如課本所載是所謂的「英雄」嗎?他和荷蘭人來到台灣之動機──前者是經濟需求,後者是為了戰事基地之用。兩者對台灣的統治動機似乎並非出自「愛台灣」或是「幫助造福島上人民」之想法──在我看來,兩者都是對於台灣島的外來殖民者。那為何身為後者的鄭成功能獲得「開山聖王」之美名,而荷蘭人卻並非如此?影響這兩者的評價是因他們的統治、作為有異?還是另有其因?
  2. 像台灣畫家顏水龍所繪的《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便是以「鄭成功攻擊台南、擄走荷蘭基督教牧師范無如區(Anthonius Hambroek又譯為安托紐思·亨布魯克)之妻女作為人質要求投降,而亨布魯克牧師並未聽從而被誅殺一事」為背景而成。而1661年鄭成功與大肚王國發生衝突,而鄭成功過世後,其子鄭經之部下劉國軒也和大肚王國的數個社發生衝突,其中沙轆社被屠殺至只餘六人。
  3. 透過顏水龍之畫作和大肚王國之事件,可以知道鄭成功並非是只擁有正面評價。而曹永和先生所言:「台人崇鄭成功為開山聖王,是不無道理的。」所謂的「開山聖王」看在一些平埔族人之中或許就並非如此了──在我看來,「台人崇鄭成功為開山聖王」的「台人」是否指的是「漢人」而並無包含「原住民」?那以我來看,這便顯露了以「殖民者角度」、「漢人觀點」來陳述歷史的缺失。而歷史課本上也大多不會記載顏水龍之畫作和大肚王國之事件──進而把鄭成功塑造成「漢人英雄」而讓學生只對此停留在「國姓爺」、「開山聖王」的認知而非知曉其餘鄭成功之事,這是否也隱含了編纂歷史課本之編者或統治者想要灌輸給我們特定的想法和觀點?於我而言,對歷史人物下評論並非首要,而是把其一生所做之無論是好、壞的作為都能知曉才是重要──不然透過片面的資料和他人主觀的評價去評斷此人,便會只是透過「他人的眼睛」來評斷思考了。

1 則留言:

  1. 鄭同學你好,以下幾點針對貼文內容進行回應:

    一、根據以上內容,你提出了對於鄭成功角色形塑上的其他資訊,於是我們可以看出鄭成功的其他面向,接著你提出質疑——若是如此具有暴戾一面的漢人能夠被「台人」聲稱為「開山聖王」嗎?

    透過反問,你定義了你所認為曹永和筆下的台人,認為其所指稱的僅是漢人,然而對於你認為的「開山聖王」卻沒有明顯的著墨——在你的認知中,什麼樣的人才是所謂「開山聖王」?
    若你想談論關於這樣的角色形塑,這一點論述中的提及以及定義是必須呈現的。

    二、鄭同學於文中的提問十分精妙!
    何以同為殖民者,課本歷史對於荷蘭與鄭氏統治之描述竟如此迥異?是什麼樣的原因影響了他們的評價?
    以及文末你所提出的提問實際上已隱含著你的立場。
    請鄭同學試著以這方面的提問修改,若對於鄭氏治臺之角色形塑上隱含著正在加以灌輸的想法觀念,則又如何?為何這件事情值得憂慮以及深思?

    以上,請鄭同學思量修改,切勿停留於發現以及疑惑,抒發感想並非貼文之目的。

    回覆刪除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