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敘述性資料
《台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文中所引用的資料有荷蘭在台長官的信件、來清朝官員的手札,形式嚴謹的官方文件有縣志、府志……等等。這些資料是「敘述性資料」,沒有詳盡的數字及精密的統計,就僅是文字敘述而已。文中提到:「排比已蒐集之零星史料」,正是作者希望這些文字敘述能拼湊當出時的社會,以研究疾病作為手段,還原當時的台灣為目的。瘴跟疫,兩種病痛纏擾著過去踏足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不過此刻它們不僅僅是病痛而已,而是兩種證據,這兩個證據性質上有所不同,卻都能幫助我們描繪了我們回不了的過去。瘴病是一種地方性疾病,它不會作出任何移動。所以染上瘴病的人,也就是人跡出現在那塊土地過的證明。「疫」就不一樣了,疫是傳染病(又稱流行性疾病),它是靠人與人作為介質傳遞的,也就是說它是會做出移動的(跟著人移動)。所以當一塊土地被記錄出現過染上疫病的人,也就是那塊土地出現過人跡的證明。
二.統計資料
曹永和的《清代台灣之水災與風災》一文如同前幾次所看到的內容,內容中引述頗具份量的敘述性資料。不過這次這篇,開始引用了表格以及統計資料(數字數據),這些字料包含災害時的受災人口及毀損房屋的統計、賑濟災民的花費統計……等等。曹永和這樣的研究方法,也表示除了敘述性史料之外,另外有一種能幫助我們理解當時背景的方式,就是統計資料。
水災及風災,兩種大規模摧毀耕地的災害,對當時的台灣而言是必須要關切的重大自然因素。因為清領的台灣是農業社會,而任何一種會對種植作物不利的影響,都應該要密切的關注。不過透過內文的描述,台灣比起單獨造成影響的風災或水災存在,主要關切的是結合風與雨的颱風,它同時帶來了這兩樣災害。關注颱風的手法又以記錄其災情的統計性資料,較容易讓我們理解到每次發生災害時的慘烈程度。
三.小結
假如是僅是要瞭解颱風出現的情況,敘述性資料就能有完善的表示。反倒是統計資料可以拿來作為解釋其他狀況工具。隨著對數據的解讀不同,就會導出多樣結論的統計資料,並沒有辦法對於了解台灣圖像有所幫助。不是被照片紀錄、也不是被圖畫紀錄的台灣島,要還原它的原貌,比起數據,敘述性的資料所推想的圖案,更能幫助我們勾勒、想像出一幅「台灣圖像」。
假如是僅是要瞭解颱風出現的情況,敘述性資料就能有完善的表示。反倒是統計資料可以拿來作為解釋其他狀況工具。隨著對數據的解讀不同,就會導出多樣結論的統計資料,並沒有辦法對於了解台灣圖像有所幫助。不是被照片紀錄、也不是被圖畫紀錄的台灣島,要還原它的原貌,比起數據,敘述性的資料所推想的圖案,更能幫助我們勾勒、想像出一幅「台灣圖像」。
關鍵詞:疾病、災害、敘述性資料、統計資料、台灣圖像
耿同學您好:
回覆刪除我認為無論何種資料皆帶有原考察者認識某一狀態的視角,請問您基於何種理由判斷敘述性資料較統計數字更能勾勒出台灣圖像?您比較這兩種資料的目的為何?何謂您所述之"台灣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