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荷蘭為何要將臺灣成為殖民地?(政二B 陳英男 04114272)

臺灣是一個島國,位於中國大陸身旁,從荷蘭人進入臺灣一刻,臺灣就成為國際貿易運輸中心點。當我看完文章,從荷蘭人的角度思考發現臺灣對他們的重要性,不單單是從經濟角度出發,也有可能是國際知名度的因素。

荷蘭因國土很少,許多土地要築堤,他們生活就與海有密切關係,加上西班牙人兼併葡萄牙,導致荷蘭不能與里斯本貿易,所以要開拓海外貿易。
站在他們的經濟角度看,如果我是國家領袖,當我的國家經濟被封鎖時,我應該去開拓新的貿易還是奪回領地,而且在國際上,我沒有行動,人家會怎樣看我們。

當荷蘭人佔領了台灣南部後,為了展開新的貿易,特別是想與當時明朝有一個穩定貿易關係,做了一些政策,在經濟角度看,他們非常希望與明朝有貿易,因為明朝的絲綢、砂糖等商品在荷蘭可以得到很多的利率,這樣可以為國家帶來經濟收入,再者當時臺灣已有漢人在臺生活,作為一個統治者,我是不是應該對他們定立規矩,樹立我在這裡的威望嗎?所以在文中提及中國移民狩獵規定,如漢人需要狩獵執照等,這樣子建立一個穩定的殖民地,防止他人叛亂。在國際層面看,當時歐洲強國認為,在海外擁有殖民地才算是強國,荷蘭要成為強國必需要有殖民地,而且如果在臺灣殖民,然後強佔其他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相信荷蘭一定在經濟跟軍事上有成長,因此荷蘭需要臺灣是必然的。

最後,可以從東南亞的角度出發。
在「十七世紀作為東南亞轉運站的臺灣」中提及葡萄牙船從澳門沿著海岸到漳州,穿過臺灣海峽,沿著臺灣北部到日本、另外,從福建穿過海峽,沿著臺灣西南海岸,經過巴士海峽到呂宋再到馬尼拉。這些資料證明臺灣正好在國際貿易航線的中央。荷蘭也可以運用臺灣的地理位置,建立與中國貿易的轉運站,可壟斷中國市場。

當我們站在荷蘭統治者時,我們不能不考慮國家及國民的需求,不過當統治者是一個自私公利的人時,我們是否會考慮國家的未來嗎?再者地區性的重要是會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臺灣對於荷蘭的各方面的發展是有影響力,也明白為何荷蘭要佔領臺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