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從參與式民主看新世代圓滑統治的可能
基本假設
參與式民主助於政治中利益交換的關係改善
摘要
威權時代以衛生、經濟方面的改善等等微型權力建立威信,進行圓滑統治的結果,在民主政治環境中,面對選票考量下的治理,固然可以反映民眾的利益,卻也造成了討好選民而生的資源浪費,現代參與式民主的風潮,是否重新定義了圓滑統治在民主時代的意義?
本文想要分析、爬梳民主時代的政治資源錯置的案例,討論可能被改善的機會,歸納參與式民主的過程在實踐上的利與弊,同時增進選民政治效能感,與政治效能的可能機制。然而參與式民主,是否也可能造成新型態的肉桶立法,讓利益交換更加激化?
關鍵字:圓滑統治、選票壓力、參與式民主
第一章
日治時代的建設政策與政宣口號的關係
1.1治安防疫
第二章
國府戒嚴時代的建設政策與政宣口號的關係
2.1肥料換穀
2.2耕者有其田
第三章
解嚴後的民主政治與政宣口號的關係
3.1大陸西進
3.2wto協定簽署
3.3服貿協定
第四章
參與式民主的國外經驗
4.1瑞典的審議民主
第五章
亂開支票下的政策與被改善的可能
5.1台北圓環與政宣口號的關係
5.2淡海二期徵收與當地住民的反抗
第六章
台灣參與式民主的初探—舉新北市議員陳儀君為例
6.1上下溝通效果
6.2折衝妥協過程
6.3反映多元利益的廣度
6.4特別容易獲選的提案類型分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