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日本的自我認同

  1. 日治與日據之爭論的立足點有部分是建立在臺灣是否為日本合法持有,根據的法規即是國際法,然而國際法的內容多為西方強權國家所訂定,基本上需要國家間自發性地遵守,但國家間對於國際法的條文的遵守與解釋又時常因自身利益有所改變,這讓國際法遵守之必要性一再地遭到懷疑。故日治與日據兩方以合法性作為爭論點並以國際法作為依據實為無意義之行為。另外,我個人傾向將日治與日據兩詞解釋為,日據是指日本持有台灣這一事實,而日治則是日本在台所進行的動作。
  2. 日本在台進行的動作與日本對於台灣和自身的看法有著不小的關聯。在臺灣領有的文章中,依據筆者的論述可看到日本對於應殖民或同化台灣有著極大的爭論。撇開經濟成本的考量,無論是殖民抑或是同化皆包含著一種自卑或較沒自信的情感,觀察持殖民論調者便可發現他們對於西方進步文明的憧憬,希望藉由殖民向西方國家展現自身的進步,並加快進入西方強國行列的腳步。而同化論者就更為明顯,除了在意西方列強的眼光和威脅,因認為自身與台人人種、文化上的相近甚至略輸一籌,故也在意台灣人的眼光,唯有將其納入僅日本擁有的天皇和日語體系之下才能消除這份自卑,實際的行動可以從英雄與土匪的文章中看到在1903年的內國勸業博覽會,日本有意將台灣塑造成民風純樸的良好形象,顯示日本治台之成功,並隱藏武力鎮壓、剿匪等包含燒殺擄掠這類暴行會讓外界將日本視為野蠻民族的事實。


關鍵詞:日本、治台、合法性、自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