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觀日治時期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左翼在文化協會的庇護之下逐步成長,卻成為追求自治的右派最大的噩夢,左翼分子成為批判自治路線的先鋒,在日治時期的左派眼裡,與資產階級的殖民政府打交道,無疑是緣木求魚,又有假民主之意鞏固既有「不正義」的政府之實的可能,正當性的鞏固,亦產生群眾被蠱惑,誤以為自己真有權力,能決定某些事情—實則選舉只不過是統治者灌輸權力擁有感,滿足群眾自由慾望的虛假泡影),也都會使得不正義的日本統治成為抗日運動中,越來越難以被推翻的存在。
- 在總督府設置無實權的諮議機關的過程中,藉由假選舉,偽造政治效能感的信賴,則卸除了台灣人對於自身權力的積極爭取意願,反而有害於台灣人爭取自身權力的意志,陷入虛假意識,認為「反正最好也只能做到這樣了」的想像限制之中。
- 若放眼今日的台灣,對於民主的提倡,反而成為反對追求民主的論調亦可見到,共產論者心中的民主,是排除階級壓迫的民主,網路意見領袖的爭論中,亦產生「這樣的台獨我不要」的左派論戰,核心論爭似乎又回到了馬克思對於堅持革命路線的堅持,亦即”一個右派的資產階級政治體系,不可能存在自由的社會”的基本批判。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議會請願運動中的左派思維再分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
-
鄭氏渡海來臺的背景: 鄭成功原先在大陸地區的根據地為一長狹地帶,地形上又屬丘陵,不適合作為軍隊駐紮,再加上鄭成功的軍隊才剛經歷完金陵戰敗,需要先求個安身立命的根據地,為之後的反攻做好準備,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東邊外海的小島—臺灣。而鄭成功會選擇臺灣的原因,筆者認為有...
-
鄭氏為何來及如何在台灣成功的屯墾? 一、 鄭氏為何來台灣屯墾? 鄭成功自從金陵一敗以後,攻勢轉為守勢,自知此逆勢短期無法挽回的鄭成功,必須退到福建、廣東沿海一帶練兵籌餉。不過福建、廣東沿海兩地並非一個安穩的根據地。根據曹永和《鄭氏時代之台灣開墾》一文的推斷,鄭氏軍隊...
-
17 世紀初期時,英國除了嚮往與東方進行貿易外,亦希望出口國內蓬勃發展的紡織品。但因資金及武力的不足,使得英國備受排擠、邊緣。 17 世紀中期時,英國漸漸在東方貿易中展露頭角。 1670 年,已在印尼萬丹立下根基的英國受邀至台灣貿易的信函,開啟英國與鄭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