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議會請願運動中的左派思維再分析

  1. 綜觀日治時期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左翼在文化協會的庇護之下逐步成長,卻成為追求自治的右派最大的噩夢,左翼分子成為批判自治路線的先鋒,在日治時期的左派眼裡,與資產階級的殖民政府打交道,無疑是緣木求魚,又有假民主之意鞏固既有「不正義」的政府之實的可能,正當性的鞏固,亦產生群眾被蠱惑,誤以為自己真有權力,能決定某些事情—實則選舉只不過是統治者灌輸權力擁有感,滿足群眾自由慾望的虛假泡影),也都會使得不正義的日本統治成為抗日運動中,越來越難以被推翻的存在。
  2. 在總督府設置無實權的諮議機關的過程中,藉由假選舉,偽造政治效能感的信賴,則卸除了台灣人對於自身權力的積極爭取意願,反而有害於台灣人爭取自身權力的意志,陷入虛假意識,認為「反正最好也只能做到這樣了」的想像限制之中。
  3. 若放眼今日的台灣,對於民主的提倡,反而成為反對追求民主的論調亦可見到,共產論者心中的民主,是排除階級壓迫的民主,網路意見領袖的爭論中,亦產生「這樣的台獨我不要」的左派論戰,核心論爭似乎又回到了馬克思對於堅持革命路線的堅持,亦即一個右派的資產階級政治體系,不可能存在自由的社會的基本批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