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從後藤新平「新醫學」的統治手段反思現今民主的價值

壹、《新醫學在台灣的實踐—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及《殖民地近代化統治中的社會學—後藤新平的臺灣統治談起》這兩篇文章中,皆讚揚後藤新平擔任台灣行政長官時,所採行「新醫學」的統治手段,不論是在解決「土匪」防治上的困擾,又或是整治臺灣環境所做出的貢獻,不勝枚舉,但這些成就皆為後藤新平在任時的作為,究竟他是何方神聖能做到上述的政績;有鑑於此,筆者根據文章所提,整理出後藤新平所擁有特質,來檢視這一些特質與他的政策制訂有無關聯:其一,醫師出身,並且曾遠赴德國研讀西方醫術;其二,遵從社會達爾文主義;其三,為日本「科學政治家」的先驅;其四,理性、功利的思考模式。
  筆者認為上述四點特質其實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後藤新平前往德國習醫時,受到科學的啟發,以及當地盛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影響,始以科學理性的方式思考,認同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生物原則,回日後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統治,認為治國如治人,應對症下藥,治標治本為適,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科學政治家」,在政策的制定、執行皆經過理性衡量,換言之,即是功利的計算,然則,《新醫學在台灣的實踐—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及《殖民地近代化統治中的社會學—後藤新平的臺灣統治談起》兩篇文章作者卻不曾攻擊後藤新平的功利算計,反而贊同其治臺後,臺灣統治才漸漸走上正軌,殖民母國補助款項日益減少,最後甚至轉虧為盈。
  針對此兩篇文章,筆者的問題為:
1.為何現今公共政策在經過功利的權衡後,往往會因有人不贊成而告吹?

2.效能與民主何者更為重要?

3.如果民主政治犧牲大部分的效能,使很多重大公共政策窒礙難行,代價是否過於高昂?



關鍵字:科學、理性、功利、後藤新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