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學期報告初稿

一、題目
分析ROT下的台灣文創園區-以松山文創園區為例

二、論題
順著­忠孝東路走進松山文創園區,率先映入眼簾的是成蔭的樹木、小橋和池塘。進入園區內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各式各樣的特展,以及誠品生活園區。然而,這樣的營運方式,和政府當初將其設為市定古蹟,並且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關連性及必要性為何?
文化創意園區的設立的目的,在於能夠共享經濟資源,降低成本,以期形成文化創意產業聚落,並且提供展演、創作空間。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多半採用ROT的方式(由政府修建場地,委託民間機構參與營運方式,於營運期滿,營運權歸還政府)經營,希望藉由民營機構發揮企業管理多角化的經營方式,帶動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但是當民營企業因具有盈虧壓力時,文創園區內的商業空間必須變相增加,文化空間反而成為附屬品,當產業群聚效益的主要功能逐漸式微,文創園區反倒成為都市中另一處的商業性消費的場域。因此筆者推論台北市政府對於松山文創園區的空間規劃,舊瓶裝新酒,打造出都市中的永續生態綠化建築卻也以文化創意之名,淡化園區的歷史意義。

三、摘要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特色為數位、音樂與媒體產業園區,希望以文化性活動帶動商業性活動,同時創造經濟成長與就業機會。然而,當前文創園區的發展都以文化創意之名,活化建築空間,卻無法喚起人們對於這些產業遺產的記憶與關注。確實,不同的時空環境會對同一空間,產生不同的意義,落實歷史建築的的保存,是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的重視。但是筆者發現松山文創園區的發展過程,僅僅只是利用「文化合理化政府的治理手段,順著時代的潮流,提倡文化產業與創意概念的結合,促使文化治理朝向商業化模式的營運。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的方式,探究松山文創園區的歷史背景,串聯人、歷史、空間與機能的關係,新舊空間共享的方案。

四、篇章目錄
第一章文創園區之定義與經營態樣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二章松山文創園區的介紹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五、關鍵字: ROT、松山文創園區、空間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