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從個人資產化為國家資本的土地

  1. 從《由鄉莊社會到現代社會》此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土地由宗族佔領取得並代代相承,經過朝代演變,國家的角色興起後,成為「個人」經由買賣取得,土地歸屬明確且單一化。為什麼會有如此轉變呢?文本言明由於國家法制發展需求,面對糾紛時的是非判定需要有明確的依據,但,過去土地歸屬不明確時出現的糾紛也是可以解決的。
  2. 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土地歸屬明確且單一化」呢?在鄉莊社會中的世界,佃農依附在地主之下,似乎自成一個和諧的生產分配模式,人民重要的生活來源—土地,食衣住行一切的基礎—都掌握在地主的手中。國民政府初來台時即是如此的社會結構,但是作為一個欲統治這塊「土地」的政府,欲在這塊土地上有所作為時,瞭解土地的情況才能好好地運用、治理土地。因此,首先得把地主佃農的堅固結構破壞掉,土地不應該屬於地主,而是屬於國家。
  3. 土地改革的作用,是土地從個人資產化為國家資本的轉變點,國家利用土地改革建構出新的一套社會結構,人民同樣在土地上生活著,同樣要在獲益時繳交稅物,但繳交的對象不是地主而是政府,人民不再依附於地主之下,但卻轉為依附在政府底下。土地改革「土地歸屬明確且單一化」之目的,在我看來,是為了破除舊有的社會結構,建構新的一套屬於政府的運作體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