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美援下的衛生、人口與經濟發展

1、二戰後,美國將援助計畫擴展到了拉丁美洲與亞洲,由於受援國的經濟發展相當的依賴這些資金,因此試圖展現快速的經濟成長以便爭取更多的援助,但對當時的美國來講,這些成長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他們聲稱原因就在於經濟成長的速度比不上飛躍性成長的人口,這些貧困的人口浪費了國家的資源,拖垮國家的經濟。
2、上述的概念重塑了國家對「人口」的重新理解,以往人口被認為是國家最大的資產,然而在發展經濟的層面,卻成為了絆腳石。在當時意識形態強烈對抗的冷戰背景上,受援國為了要證明自己是站在自由民主的陣營,而且發展得比共產國家好,因此接受了人口拖垮經濟的說法,開始著手解決人口過多的問題,而解決的方法就是大規模的強制節育。
3、對於這種人口過剩說的主張也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存在,共產主義的國家認為,這種說法只不過是資本主義的陰謀,其目的是要阻止開發中國家的發展。而在此衍伸出的問題是,人口的急遽發展真的是造成國家經濟衰落的主要原因嗎?在當時的脈絡下,減少消費、引進新技術、增加投資、節制人口都被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為何節制人口被視為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最根本辦法?
4、大規模的強制節育被納入國家衛生政策的一環後,開始在婦女的身體上實施。政府表面上是為了促進家庭幸福,暗地裡卻是透過裝置樂普以期望達到永久節育的效果,這樣的包裝方式,更凸顯了國家對女性身體的忽略。衛生政策在當時的脈絡下,是為了追求國家的經濟,而追求人民健康則是一種口號,這樣的口號是不是一直都存在呢?不看這樣的口號,那麼衛生政策剩下來的原型是否就只是用來追求國家經濟而已?婦女在當時的沉默與無奈,在追求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逐漸被忽略及遺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