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過去我們反共,今天我們該反誰?


  1. 在從「我們的」戰爭到「被遺忘的」戰爭:臺灣對「韓戰」的歷史記憶文本中不斷看到「反共」這個詞出現,國民黨在大陸時就已經在與共產黨對抗,來到台灣後仍不斷向世界表達他們反共、追求自由的主張,也因為這樣的主張使台灣在韓戰時得到了美國的援助。而當中共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中唯一的中國時,國民黨政府仍是向國內外表達自己反共的主張,彷彿「反共」是台灣存在最重要的理由。但在當時的時空下,無論是共產黨或是國民黨要渡過台灣海峽進而將對方吞併下來都是不太可能的事。將時間往後推,從開放兩岸探親到大三通,如今對中國的高度貿易依存。
  2. 如此看來「反共」的主張只是將共產黨作為假想敵,藉此讓自己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能繼續生存下去,但這樣的假想敵對於國家的維持是有必要的嗎?假設國家真的需要一個假想敵作為其生存的理由,那要是什麼樣的角色才有資格成為一個假想敵呢?以現況來看台灣不再適合以中共作為生存的理由,不過如果韓戰再次爆發「反共」好像又在次的適用,台灣是否能像過去那樣得到美國的援助,再被拯救一次?

關鍵字:反共 國家生存 假想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