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文本的反思,關於宣傳

  1. 本次文本提到數個政治宣傳的故事:韓戰、自由日、家庭計畫、樂普避孕等。
  2. 就韓戰與自由日的宣傳來看,主要目的在於維持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的統治正當性。在韓戰剛爆發的50年代,世界正進入共產勢力與資本勢力的對抗,站在資本勢力且主張為中國唯一正當政府的中華民國,以韓戰大力褒揚自己與貶低中共,韓戰的終戰似乎就是自己的勝利。到了60、70年代之後,韓戰與自由日的宣傳聚焦,也漸漸從反對共產主義轉變為追求自由;共產勢力象徵奴役群眾,資本勢力則是自由開放。中華民國政府的統治,彷彿隨時都象徵這般普世價值。時至今日,共產左派思想不再被強烈打壓、對岸也改革開放,中華民國所能拿出來讚揚的,就是民主制度了。
  3. 對歷史事件的追憶,似乎反映當代的政治實況。中華民國政府對韓戰的記憶變化,已如上述,且在近三十年逐漸淡化。在近幾年,臺灣島內似乎颳起了一陣「轉型正義」、「人權」的旋風,這些彷彿是普世價值的東西,充斥在許多政治版面上,許多人們開始追究與探討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國民黨變成濫殺濫捕、迫害人權的兇手。這些情事,逐漸被揭發,我們以為揭發出來的絕大多數案件都是濫殺濫捕迫害人權,或都是真的。
  4. 如同今日從文本中觀看戒嚴時代的政府宣傳,說當時的中華民國是自由開放的,頗為有趣。過去的人們以為自己活在自由的世界,今天的人們以為自己活在追求人權與正義的世界,這些,似乎都是被宣傳而成的,未必是真或善;似乎其目的在於賺取一方的利與力或是剝去另一方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