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說所欲傳達的目的:演說有別於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並非為私人的一對一活動,可以漫談或隨想,而是一種公共的一對多行動,面對的是多元的受眾,故能否指涉一個清楚的主題,並精準的傳達此目的,是讓眾人在短暫時間內理解演說核心意義的首要條件。此外,在本次競賽的情境中,更設定了「總統」的身分,因此目的更必須能體現此一角色的職能—作為全國最高元首要帶領子民們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亦即,演說之目的必須創造公共性,體現領導者的身分,適切地掌握演說情境。
- 達到目的所使用的策略:在確立了演說之目的後,接下來就必須設法說服眾人相信此決定的重要性。無論目標是抗戰或是投降,皆必須向眾人說明此項目標的意義何在,又眾人何以須服從此項決議。而我認為這是最為困難,但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因為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做私人的決定並不困難,然而當此項決定涉及公共,面對分歧、多元的意見,要如何使私人的決定獲得眾人支持,便是一項必須面對的難題,也是政治系必須不斷克服的挑戰。而策略要能成功,就必須先對眾人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正如開一家餐廳,必須先對客人的味蕾有所掌握,方能做出讓客人買單的料理。
- 演說所傳達的效果:「演說」即包含了表演與言說,因此在定下清楚且適切的目的,以及列出實踐目的之策略後,如何展現便是成敗的關鍵,如一家餐廳若有好的食材、好的主廚,但卻缺乏具有美感的擺盤或適切的服務,則一切成果可能功虧一簣。而對此我所評價的範圍包括:演說人的語氣、表情、態度,以及問答時所作出的臨場反應,甚至是整體所營造出來的氣氛,藉此檢視這些「包裝」是否能成功銷售演說的目的,創造受眾身心靈的「共感」。
二、排序
- 外雙溪:演說目的指向明確,即訴求意念與相信,而針對此項目的所做出的策略,如訴求台灣人對民主的熱愛、個人與國家緊密聯結性等,確實有助於其目的之達成,亦有營造出適切的氛圍,使人感受到國家正受危機而必須奮起的壯烈之情。
- 從缺
- 思想餓化、文雄:兩組的演說內容中,雖然皆有指出明確的目的,但對於此目的何以對眾人是重要的?以及目的如何可能?缺乏更多的交代,略嫌可惜。另外,在展演的整體效果上,演說者也許略為緊張,所呈現出的表演,與演說之內容有些微的落差。
- 原萃:首先值得嘉許的是,原萃組有別於其他組別,有提出確切的策略,而不僅停留在「感受」的形塑,然而略為可惜的是,在演說內容的次序安排上,是先端主菜再端前菜,策略的浮現先於目的之說明,略顯唐突。另外,原萃組的演說者也許是為了呈現「悲痛」的氣氛,而時常低語,但因此在字句的表達上過於模糊,對於閱聽者來說,有時難以聽清楚演說內容,在表演的呈現上略有不足。
- 尼莫:尼莫組在「談話」的表現上突出,但對於身為總統而做的「演說」來說,仍略有不足,因為尼莫組演說之目的缺乏了「領導」的要素,以及「對眾人說話」的公共性,整場展演較像是台灣島民的個人告別式,而未能凸顯出國家領導人的角色。而對此我給的建議是,若尼莫組所設定的主題是「台灣與中國統一,但保有精神上的價值」,則可以對如何引領眾人達成此一目的,做更多的形塑與具體展示,方能使整場演說更突顯公共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