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中,皆不段地嘗試論證兩者間為何具有可替代性,但時不予我,我唯一做到的是不斷地把篇章結構拉長,非但沒有證成,反而造成大綱整體架構漏洞百出,出現了更多的論證瑕疵,以及造成大綱脈絡往模糊化的方向發展。
  
  有鑑於此,本組組長便要求我讀補充書籍,繼小彌爾之後,另一位代表自由主義的哲學家—以薩.柏林所撰的《自由意識》,藉由以薩.柏林在書中論證現實感的手法,來嘗試證明生活、歷史與政治的關係,並順帶證明現實感的存在及重要性,令人扼腕的,筆者未能體會到以薩.柏林的描述手法,甚至連模仿都做不到,筆者也是十分無奈。

  在版本更新的過程中,關鍵字從原先的不精確且出現動詞,到第六版的貼近要論述、證明的事物,說實在,從漂泊到最終確定關鍵字的組合,過程真的非常非常的漫長,殊難想像要生出一、兩個貼近大綱的名詞會花上兩個多小時,我想能有這難能可貴做大綱的經驗,實屬寶貴,在此感謝曾經給過我幫助的眾學姊們,帶我踏進研究學問這個領域,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是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希望兩、三年後的我能稍微了解到研究這世界的一點框架,不讓眾人耗神所授與我的功夫消失殆盡。

目前大綱仍有的挫折:

一、存有的問題


1.無法找到足以證明學校具有整體社會的代表性之有效論述,換言之,無法找到學校代表社       會的立足點。

2.目前難以透過文字及語言描述現實感為何物,也難以從歷史及生活的角度切入來描繪現實       感的圖象。

3.找不到威權還有無存在現今社會的判準,以致論點延伸窒礙難行。

4.無法有效的包裝問題,如即便學校還有被威權影響佑何仿,生活一樣在過,會造成什麼樣的    實質弊害無法清楚論證,或是說學校沒有威權又怎樣,會因為沒有威權而導致學校發展的更    為出色嗎,我亦沒辦法論證成功。

二、使用的手法


1.筆者試圖論證現實感的手法,是為用生活與歷史的角度切入來探討,但筆者學識淺薄,尚未    擁有足夠的智慧將兩者結合來論證現實感。

可能的解決方法:



  我想目前能做的就是補足知識量不足,已解決沒辦法用生活與歷史論證現實感的圖樣,而唯一的解決方法便是閱覽更多學者的著作,來找尋每一位所運用的手法為何,再從桌方的手法中找到一個自己做能接受的,並且常是模仿,要是遇到瓶頸時,就回頭找尋其他作者的手法來截短補長,淺移默化的塑造出自己特有的方法,雖說是從模仿別人所得到的,在道德上好像有點不妥,但我想這卻是能讓愚昧的筆者拼湊出一份勉強撐得上東西的大鋼的唯一解決之道。

  無庸置疑的,找不到學校與社會的鏈結,解決的方法我想也一樣是透過大量的閱讀來找到答案,或是說書中沒辦法給予我一個完美的、100%肯定的答案,但我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些許的幫助,好比有一天突然藉由書中的素材想通了卡關已久的論點下一步走向,這一些收穫是無法直接的感受到的,只能藉由慢慢累積而得到那令人異想不到的甜美果實。


心得:
  說真的,在經歷大綱修改的過程中,稍稍的擦到方法論這洪水猛獸的一點邊框,就已讓筆者膽子嚇破、雙腿發軟且無法言語,因為打的再多、說的再多,依然與真正大綱的圖像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撰寫大綱即是研究一項事物想要切入探討的方式,不能像真理一般越辯越明,言下之意就是說再多也沒用,當撰寫大綱亦或是做研究遇到死胡同時,終將還是回頭另闢蹊徑或是改變方法比較實在,一昧的用無法釐清主題的手法做到底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總統演說評論

一、判準

    首先是表演的力度,再來才是講詞的內容。表演的力度可以從方方面面來呈現,而且好的表演技巧可以掩蓋講詞的空泛或是荒謬。只要是你說出口的事,都可能變成真的——作為總統,要有這樣的魄力。
    演說即是一場表演,不論課堂上或總統府之內皆然,它也無疑是有公眾性的,無論是否產生交流。每個人發表演說目的皆不同,能否讓人看懂你的戲碼,或是被你感動、欺騙(即「入戲」)當然就至關重要。

    作為普通聽眾、面臨北韓威脅感到害怕的我,無法順利轉動腦袋,唯有高昂的聲音和吸引人目光的演說能夠吸引我,這樣的判準之下產生的排名是:外雙溪、尼莫。然而,只要專心聽,作為普通的學姐而且知道北韓並沒有要打過來,就會冷靜地發現內容與表演上的矛盾。首先是外雙溪的講詞非常言之無物,尼莫組的內容和語氣很不相符。

    理想上,我們還是希望盡可能做到講詞內容有深度,同時又讓讓聽得下去,產生共鳴不致睡著。所以外雙溪在這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以這樣的判準來看,其實原萃組是表現得很好的,只是表演力度稍微弱。

    此外,大家在講詞的編排上,都缺乏展現總統或幕僚們對台灣的認識。大部分只使用了民主以及經濟當素材,有點可惜。五組表現其實大同小異,只有表演力度的差別而已。



二、練習放手一搏

    修這堂學弟妹很多的課,在期末展演上我看到的是「認真」,這不是那種鬼混得相反詞,而是有點「循規蹈矩」和「善良」的感覺。這讓人很感動,你們都不「油」。也才因此讓人覺得你們和一些政客不同,甚至你們的素質之好,某天絕對能超越他們。然而,即將脫離大一甚至已經大二大三的大家,我想跟你們說,作為政治系學生,善良可以有,切記別讓它變成鄉愿。循規蹈矩大部分時候是行得通的,但如果你做不到完全的循規蹈矩,那還不如變得特別。
    不夠標準或不夠特別都是悲劇。而在政治系,和一些法商科系比起來,其實我們期待特別比期待標準更多。這是一場別出心裁的期末展演,而且充滿彈性,同學們因應的策略應該也可以更別出心裁,不要害怕不同、不要害怕被賦予自由,就盡情伸展你們的四肢,如此方能激盪出與眾不同的火花。

    這是資訊化的時代,年齡又相差了一點、更年輕的你們,面對的世代更是如此:知識已經不值錢,技術也變得很普遍,現在誰不會一點修圖技巧、寫一點程式?現在有什麼是沒辦法google到的?如此一來,老師上課應該教什麼呢?作為員工應該帶什麼進入職場呢?就是那些google不到的,你的思考力、你的創意。千萬不要當只會背誦專有名詞的兩腳書櫥,隨便一個演算法都能取代你們。

    在其他事情的表現上,例如與老師或組長討論亦然。同學們要更主動、更積極,放下你們的膽怯。至少要練習這樣做。善良的反面不是作惡,高尚的反面也不是低級,祝福同學們未來能夠變得稍微「狡猾」一些,這才是政治系學生應該有的特質。我們有一顆清醒都腦和熱忱的心,我們不會被熱情或天真沖昏頭而做出蠢事,因為我們足夠狡猾靈敏。
    一路走來也能看出同學都盡心盡力,汗流浹背。希望大家都覺得這樣的運動和鍛煉是有效果的,至少感覺起來是痛快的。期許以後的每一堂課或是每一件事,大家都能帶著上這門課的精神:專注、踏實、與眾不同來完成,一定會得到很多收穫。尤其祝福大一同學,繼續在系上修課,前方路途險惡黑暗,希望你們玩得愉快!

總統演說全文

外雙溪組期末展演講稿
  全國2300萬的人民大家好,由於國際情勢的動盪,身為總統我必須在這裡對台灣人民就目前的國際局勢做一個清楚的說明。
      就在這個月的七號,北韓已向南韓發射了兩枚戰略導彈並遭到攔截。此外,也確認雙方在板門店的駐軍皆在逐漸增加中,足可見第二次韓戰想必是無可避免的,針對此事美國日前再次要求中國大陸與台灣雙方盡快在統一事宜達成共識來面對北韓這一國際共同敵人。在此我們先要嚴重譴責北韓,譴責他們為國家一己私利而犧牲國際間的和平與安定,因此現在為了確保(亞太地區)的安定與和平,我們必須與中國大陸最高領導者面對面、交換意見與進行談判。雖然美國要求我們盡快與中國大陸完成統一事宜,但我們不會以統一作為我們談判的目標,而是以維持現況作為我們談判的核心宗旨。
  解嚴至今已有三十年,這三十年之間台灣的民主更有了飛躍性的前進,無論是總統直選或是已有三次的政黨輪替都一再地顯示出大家對民主的支持與渴望,因此我們絕不會與中國大陸進行統一,而放棄掉我們長期努力而爭取來的--那份得來不易的民主。
      對於今天的我們,民主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整個台灣文化的一環。從第一次總統民選至今,僅僅走過21個年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展出一套穩定的制度,不僅是國際有目共睹的成就,也讓我們追求幸福的基礎變得更加堅實與可靠。前人靠著大無畏的精神,打破權威的束縛,讓今天的我們享受自由的生活;你們則在鞏固民主的過程中,對這個價值毫無保留的信任著。因此,台灣之所以能造就這項創舉,絕對是人民相信民主所產生的強大力量! 試想當年的臺灣,我們沒有言論自由;沒有集會結社的自由,社會中存在的多元價值無法彰顯;政府的監控無所不在,無形的壓力不僅壓迫著人們的信念,更傷害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空氣中持續的瀰漫著無限的壓力與恐懼,我想,不會有任何一位台灣人民願意回到那樣令人窒息的時代。
      反觀現在的台灣,自由已經成為所有公民的基本權利,不論經濟階級、性別以及族群認同,人人都可以透過行動去追求、去實踐自己所信仰的價值,雖然價值間的衝突無法避免,但,這不就是一個民主社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嗎?人們能夠透過公開的交談,暢談自己的理念,在一個全然開放的場域之中,實踐價值的思辨,也正是因爲價值思辨能夠長存,新的想法不斷地注入,才這個國家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台灣才能夠在國際環境的洪流之中,得以穩住我們的陣腳。 如今,美國放棄了維持兩岸分治的政策,認為我們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談判迫在眉睫。但我們不會妥協,也絕不屈從,民主是我們身為台灣人民絕對不能放棄的價值。我相信身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能夠了解,對我們而言,威權、專制不只是歷史名詞,而是仍然存在於集體記憶之中。上個世代的人們親身經歷;而年輕世代的人們通過上一代的口述、紀錄去體會。因此,對於統一後的專制與不自由,大家一定都能想像。面對這樣的危機,台灣人民千萬不要自亂陣腳,必須更加堅定彼此的信念,槍口一致對外,一起努力抗拒這股巨變,絕不讓我們的家園走回那條黑暗以及沒有希望的老路!
        面對當今的全球局勢我們並沒有時間停下我們的腳步。面對近來的國際遭遇,我們更應該不卑不亢,不慍不怒,請台灣人民務必要相信自己國家的堅強實力,在經貿上,現今台灣的科技發展與金融實力在全球中名列前茅,電子業不論研發、代工、生產、製造表現也都相當卓越,此外,國際貿易上的出色表現,也讓台灣在亞太經濟區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們千萬別妄自菲薄,輕易臣服於威脅之下,渴望去追求統一後不一定會擁有的經濟提升,而造成一定會讓民主於台灣逝去的重大損失。我們必須相信朝向理想之路的過程中沒有人能阻斷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與毅力。看看過去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的台灣,也不曾有真正被擊潰的時刻,因此,我們要準確的把握機會,化危機為轉機,集中力量應對各種國際的風險和挑戰。從歷史的經驗中我們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正因為我們在面臨挑戰時從未亂了陣腳,並且堅定地相信著信念能夠帶來改變,所以台灣才能創造一個自由經濟、充滿競爭力的國家。不過我在這邊要再次聲明,抗拒統一並不表示我們要仇視對岸,甚至不惜一戰。相反的,我們要以捍衛民主的精神,與中國大陸協商,讓我們在東亞區域的現況中得以共同生存下去。由於歷史、地緣、民族等種種因素,讓臺灣未來的道路並無法繞過中國。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都和國家與民族的和平與發展有著密切與不可分隔的關聯。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和艱鉅繁重的國家發展,我在這裡呼籲身在台灣這片土地的所有人民,在這樣子的非常時刻,不分彼此,共同抵禦真正的外敵才是身為台灣人民在如今的局勢必須,也絕對要擁有的堅強意志,謝謝!
   
課堂提問
1.在失去美國的保護下,我們與中國大陸談判的籌碼為何?
      我們的籌碼就是我們一直固有的民主意志,因此不論接下來的情勢如何,我們都會秉持著民主的精神,絕不會輕易被中國大陸威嚇甚至與他們統一。

2. 我們真正的外敵是誰?
    我們的外敵是北韓,但絕不是因為美國的要求,而是因為他們為了一己之私欲破壞了國際間的和平。另外我們也要在此譴責美國將我們因戰略利益作為談判籌碼的美國。

3. 當前的現況為何值得我們捍衛?
        就跟演說裡面說的一樣提到的現況下的台灣,公民都擁有自由的權利,不論經濟階級、性別以及族群認同,人人都可以透過行動去追求、去實踐自己所信仰的價值並且可以在公開的交談中去進行價值的思辨,也藉由價值的思辨讓新的想法有辦法不斷的注入國家。因此我們絕對要捍衛這樣的現況,不讓台灣回到以前威權統治,毫無機會發表多元價值的環境,要讓台灣維持現狀,才有辦法讓新的想法得以不斷的注入台灣,讓台灣能在這樣子的國際洪流之下有辦法穩住陣腳。

4. 請問目前對於談判的預測分析為何?
        談判的目的不是為了是爭輸贏,而是希望能藉由溝通達到中華民國、美國,以及中國三方關係的和諧,彼此互惠共榮,但是我們仍會堅守我們們固有的價值與中國協商。

工作分配
鈞惠(總統):整理與統整
思蓉(司儀):第三段
紀安(保安):第二段
哲偉(幕僚):第一段

總統演說的展演評論(03114110 顏孟涵)

一、評分標準說明
  1. 演講者是否像個總統:由於此演說設定主題為總統在面臨國家危難時,對於其同胞所做的演說喊話,因此在呈現該主題時,講者須對自己的身份有明確的認知,在講述內容時必須考量作為一個總統,在種種面向上應如何呈現,此面向包含總統演說應具有的態度、台風、說話語氣、表情變化等。
  2. 演講者所欲講述之內容是否表達明確:在這個部分,主要看重的是,台上的總統是否經由演說確實表達了預先準備之講稿的內容,由講者演講時的斷句、演說的流暢度、語句表達上的清晰度等,呈現內容是否明確為最主要考量依據。
  3. 演講內容之編排策略:筆者以為演說之重要性取決於是否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由此在其演講內容之編排優先順序上,首先必須吸引聽眾的注意,經由其演說內容鋪陳與情感交織,而能夠激起民眾高昂的情緒以及出於共鳴所得之贊同。
二、排序
  • 1. 外雙溪:
  • 以激昂的語氣透過強調民主與信念鼓動聽眾,透過嚴肅的神情、鏗鏘有力的斷句使得聽眾容易進入其所欲形塑之氛圍,語句清晰、目的具體、眼神穿梭群眾間,成功呈現了總統演說時所必須具備之特質;以保守談判,不躁進地設立任何統獨目標為告訴同胞之做法,不動聲色的將統一目隱含其中,具有安撫猶豫不決、不知所措之民眾的效果。
  • 2. 思想餓化:
  • 在總統所應具備的態度上稍有欠缺,因緊張、不自信導致語氣不堅定,雖然語句表達上並不那麼流暢,但是在演講意涵的表達上大抵是清楚的,而其所採用的抉擇亦是選定以統一為目標進行談判,然而以其不排除以武力訴諸建國之聲稱,可以明白的是事實上思想餓化總統與外雙溪總統所採行之策略類似,皆在決策上採行迂迴的手法,而筆者認為此舉不僅能有效安撫民眾,也能囊括不同立場之聽眾成功獲得其支持,並穩定內部氛圍。
  • 3. 文雄:
  • 初上台時,手放背後成稍息狀,眼神固著在第二排無人之座位上,整體上看似一受押解之犯人被迫站立於台上,講述一份他不願講述卻因受迫而不得不為之的演說,這樣的狀況在演說進行之中逐漸轉好,眼神改為凝視講稿雖仍未聚焦於台下觀眾,但肢體動作出現握拳、擺手等,使整體看上去較為自然不僵硬的舉動,最為致命的缺陷則出現於講述過程中,因結巴、講述不順而出現的自言自語與吐舌等動作,使觀眾難以將之視為一位總統;總觀其整體,確有一項值得嘉許之處,在其講稿的編排上以現今局勢對於台灣的不公,帶入選擇統一之香港現狀,最終聚焦於台灣人民對於自身的信念期待與希望,透過情感吸引民眾的關注,藉由香港之片面真實作為工具論述,最終再以觀眾的內在想法作為呼應,將使民眾一再地被帶入其所欲形塑的情境之中,逐漸為其說服。
  • 4. 原萃:
  • 總統演說時的面部表情、眼神語氣呈現中,所表現的無奈、沈痛與悲傷之情極為懇切,然而其講述內容卻因語調的低沈、斷句不清而不知所云、使民眾喪之聆聽意願。該組總統於最初要求民眾以理性、不帶情感的冷靜聽其娓娓道來局勢分析,在不知不覺中便將民眾推向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然而在交代其政策決定上並沒有因為這樣的距離,而交代得更為清楚此分析與政策的由來,何以須為六點?目的為何?如何達成?採行純理性分析並欲使人接受,卻不以情感為操作的工具,其立意論點的清楚與無懈可擊之必要要求,便更顯艱鉅,而在這點上原萃組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在其後欲以台灣人之情感為手段進行講述已達成共鳴,於筆者聽來稍顯過晚,其鋪陳編排上使其所欲達成效果發揮有限。
  • 5. 尼莫:
  • 在所有上台組中,尼莫總統所呈現的語調、講述為與總統身份落差最大的組別,在該組總統的呈現當中,無法使聽眾將其視為總統,在聽其演說的過程往往有種出戲感,聽眾不是距離其講述遙遠,而是感到根本上地與其講述分屬不同時空,從內容上縱使該位總統表述清晰、語調真切、斷句完美,卻仍不明白其所欲表達的內容為何,說辭矛盾已非僅從例證而來,該矛盾屬言詞與言詞間,直接且強烈的對立,並且由於這樣的呈現,將使得總統威信蕩然無存,民眾因無法將之與總統連結,因而對於其演說內容將保持完全徹底的抽離。

總統演說 期末報告評論

各位好,這場戲辛苦你們了!

每位總統皆潛力無窮,望四年後的你們都能超越現在的自己。
壹、判准:
在大國的政治操弄下,台灣作為小國終將只是被談判的籌碼,淪為只剩犧牲的價值。於此,總統對於同胞並非是要說服他們接受這個事實,而是告訴同胞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你想做些什麼? 你想他們做些什麼?
舉例來說,我曾經建議尼莫組可以朝向「建議同胞集體自殺書」、「建議同胞自製炸彈並且轟炸台灣政府重要機關的宣言」……等等方向發展。這些方向無非只是讓對岸的統治遭遇困難,讓他們放棄對台灣的統治。在國際局勢上,以弱者之姿博取同情,並且期盼其他強權介入局勢。
判准一:
我的判準一是以說服之名,行煽動之實。煽動的關鍵在於你考量底下聽的同胞們「內心在想些什麼」、「他們想要聽到什麼」。演講是與人對話,但並非說服。說服較易發生在雙方皆有發言權,你來我往的對話中;然而,作為總統只有15分鐘時間演講的你,我會建議你除了明確的目標,更要藉由語言及表達能力,讓你的演講印象深刻,久久不能被遺忘。
判准二:
我的第二個判准是各組對於題目情境的掌握程度。在此局勢下,總統並非關起門來對同胞說話,他同時也對美國、中國、南北韓、日本等國說話。於此,各組對於「總統可以和不可以公開說的話」必須有清楚意識。作為總統,你是否清楚認知到此刻你該說些什麼話? 如同我上周的發言,在兩岸合作談判開始前,部分組別就誠實地將所有的談判籌碼及心聲告訴全世界,那是萬萬不可的發言,此舉等於告訴全世界你的弱點。
各組選擇充滿希望或悲哀的演講皆無關我的判斷,重點是各組有無將你的目的及你的手法貫穿一致。
若你的目的是反抗,你必須以最煽動的方式激起同胞的敵愾,讓大家義無反顧地追隨你,讓其他國家看見你反抗到底、犧牲一切的決心。
若你的目的是投降,請你簡短、扼要地說明即可。請用最誠摯的心告訴同胞們: 「You’re government failed you, I failed you.」。日本天皇於二次大戰的演說,精簡扼要,不拖泥帶水,儘管他的目的是表明投降,但從頭到尾皆無提到投降兩個字。

貳、排名
很抱歉依上述標準,我無法為各組做出排名。我暫且依展演風格,將各位分成兩類別:
1.      外雙溪、原翠、思想餓化:
外雙溪採用的策略是演到底,全程以高亢並略帶悲抗的方式訴說,建議可以在重點部分再提高聲量,以凸顯重點。原翠組以誠懇、略帶哀愁地訴說方式傳達理念,建議,思想餓化傳達生活方式的理念很好,但可以再展現更多自信和領導人的風采。然而,三組在同樣的概念皆纏繞許久,中間重複度高,建議可以刪減後讓整篇演說更有力量。(你們其實不必要講滿12-15分)
2.      文雄、尼莫: 兩組總統分別有想「演說」,使用與平常不同的上台表達方式呈現該次演講。然而,過度呈現音調的演說像是朗讀,確實如同其他組長所說的,不夠真誠,因而無法發揮前述「煽動」的效果。


最後,我想對尼莫組的同學們說:學習政治是要創立準則,並非遵守規則;在資訊爆炸及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時代下,模仿和守規只會讓你成為被淘汰的人。政治系學生的價值是創造,若你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方式,不滿意周遭的情勢,記得去改變它,因為那是我們與機器人唯一的差別。記得務必留下你創造、改革的紀錄(文字、照片、影片等等),因為那會是你未來履歷上最能展現與眾不同的地方。」(出國唸研究所及找工作皆有幫助)

總統演說的展演評論

一、標準說明
第一類標準、展演效果
  1. 總統台風:總統的斷句與情緒起伏是否清楚表達或彰顯了演說詞的語境
  2. 應答表現:該組對於記者追問的回答是否與演說詞立場相映照、即時反應力
演說是「對眾人說話」的活動,是一種即便沒有「對話」也在企圖達成與人交流之目的的言說,因此,關係到表現力的運用,如何清楚表意是首要關鍵。

第二類標準、內文
由於這是一場總統對全體同胞的演說,已是一個有特定背景與角色設定的演說,因此我也看重各組的內文是否符合該設定。
當國家面臨緊急危難,總統勢必做出決策,並在做出決策後,透過演說試圖說服同胞、為行動取得正當性,因此,我對內文的標準是:該組的演說詞是否明確表達立場(對處境的說明、決策與行動的方向)、企圖為決策取得正當性。

二、排名
  1. 外雙溪:展演效果在當下較他組令聽眾集中注意,然而內文一貫「愛民主」作為通篇唯一論述策略則是單薄。
  2. 思想餓化:演說情緒缺乏渲染力,若能再跟演說詞語境搭配會更佳;建議該組同學日後在透過書寫表意之餘,也可練習如何把想法轉化成言說形式與眾人進行交流。
  3. 原萃:論述前後矛盾,重複字句卻無達到加強論述的效果,雖有憂慮的氛圍卻無起伏,不易聽眾抓住重點。
  4. 文雄、尼莫:文雄組的展演風格易使聽者充滿不確定感,在演說內容上情緒鋪陳、立場敘述之間比例失衡,情緒卻上卻也沒有達成促使人對該組決策更為信服的效果;尼莫組的演說風格較像演講,因為情緒上較不像是對眾人說話的口吻,演說內容會使人感受到較多情感的抒發,不見總統對局勢的領導企圖。

總統演講稿全文、記者提問(尼莫組)

演講稿全文:
經歷了總統直選及兩次政黨輪體,我要說,我們應以我們的的政治制度為榮,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制度,是因為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而非少數人,這是我們與對岸最大的差異。在過去,即便經歷風風雨雨,但我們仍然以身為亞洲民主的燈塔為傲,我們仍然以身為亞洲最自由、最平等的國家為傲,中華民國,是華人民主的標竿,這是我們共同創造的榮景,這是台灣人過去100年間的成長,我們是一個模範。

但是身為一個小國家有它必然的侷限性,在國際政治裡,我們有很多需要妥協的地方,大國之間的角力與利益交換是我們無能為力的。現在世界的局勢對我們而言十分不利,如果我們選擇違抗,將要面臨的也許是經濟制裁、也許是武力侵犯、更甚者有可能會導致民族之滅亡。很抱歉的是,身為一個領導者,我卻必須做出這樣沉痛的決定。

卸下總統身分前,我想跟同胞們再說幾句話:
各位同胞,在中、美大國的傾軋與拋棄之下,我們終將納入中國的版圖,統一的談判勢不可逆,兩岸統一將成為歷史的必然,在這歷史的關鍵轉圜時刻,我的同胞們,此刻的國家已然不復存在,然而對於民主、自由、人權的堅持卻仍在我們心中,我在此,以一個末代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告訴大家,即便中華民國已經死去,那都無礙於我們努力實現心中的價值。
   我們不再享有民主自由的空氣,而未來的國家,將會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富有大國。如果你喜歡這樣的生活,那在這裡我先給予祝福。但如果對各位來說,民主與自由是不可抹滅的價值,那請記得一件事情,無論局勢如何改變,自由都將永留我們心中。如果不甘於僅把自由留在心中,我們永遠擁有反抗的權利。

      中華民國雖然即將走入歷史,但是這個追求民主自由的信念與經驗卻永不凋零,這是我們在新國度裡最強大且無可取代的能力。民主自由的追求,是現在全球的局勢脈動,是歷史的進程,就算是現在專制獨裁的中國,也無力反抗這股歷史的必然,期許在廣大的舞台上將自由與民主推廣。
同時面對中國,這個強大卻仍在專制體制摧殘的國家,改變這個國家的腐壞獨裁的部分,就是我們未來的責任。我呼籲大家,與其違抗歷史的洪流,不如緊握手中的船桅,揚起帆順著大國的浪潮航向未知而充滿挑戰的未來
最後,台灣同胞們,不管我們未來邁向何方,我們終將面臨國家此刻的死亡。在此情形下,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也不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因為這已經毫無意義,因為已經沒有國家了。一個國家,可以失去它的版圖,但是絕對不能失去他的靈魂、它的價值。請切記,重點是問你們要如何為你們自己的人生做些什麼,我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未來的日子裡,若中國違背了你所堅定的信念(人權、民主、自由),我們要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讓每個國家都知道-不論它希望我們繁榮還是衰落-為確保自由的生存與勝利,我們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承受任何負擔,應付任何艱難,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敵人。」

記者發問:
提問:如果如總統所說,自由和民主是這麼重要的價值,那為何我們不抗戰到底,反而要投降中國?
回答:投降是情勢所逼,如果我們選擇違抗,可能會損害更多國家的利益,輕則面臨經濟制裁,重則面臨民族滅亡,這是逼不得已做出的決定。


提問:跟中國統一之後仍然想要保有民主的價值,更甚者想要改變中國不好的地方,不覺得這樣有些矛盾且不可行嗎?
回答:人民永遠擁有選擇的權利,如果各位對讀專制體制有所不滿,我們可以站出來反抗,我們堅信著自由民主的價值!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期末報告評論(03114126許芷敏)

一、評分標準
  1. 演說所欲傳達的目的:演說有別於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並非為私人的一對一活動,可以漫談或隨想,而是一種公共的一對多行動,面對的是多元的受眾,故能否指涉一個清楚的主題,並精準的傳達此目的,是讓眾人在短暫時間內理解演說核心意義的首要條件。此外,在本次競賽的情境中,更設定了「總統」的身分,因此目的更必須能體現此一角色的職能—作為全國最高元首要帶領子民們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亦即,演說之目的必須創造公共性,體現領導者的身分,適切地掌握演說情境。
  2. 達到目的所使用的策略:在確立了演說之目的後,接下來就必須設法說服眾人相信此決定的重要性。無論目標是抗戰或是投降,皆必須向眾人說明此項目標的意義何在,又眾人何以須服從此項決議。而我認為這是最為困難,但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因為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做私人的決定並不困難,然而當此項決定涉及公共,面對分歧、多元的意見,要如何使私人的決定獲得眾人支持,便是一項必須面對的難題,也是政治系必須不斷克服的挑戰。而策略要能成功,就必須先對眾人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正如開一家餐廳,必須先對客人的味蕾有所掌握,方能做出讓客人買單的料理。
  3. 演說所傳達的效果:「演說」即包含了表演與言說,因此在定下清楚且適切的目的,以及列出實踐目的之策略後,如何展現便是成敗的關鍵,如一家餐廳若有好的食材、好的主廚,但卻缺乏具有美感的擺盤或適切的服務,則一切成果可能功虧一簣。而對此我所評價的範圍包括:演說人的語氣、表情、態度,以及問答時所作出的臨場反應,甚至是整體所營造出來的氣氛,藉此檢視這些「包裝」是否能成功銷售演說的目的,創造受眾身心靈的「共感」。
二、排序
  1. 外雙溪:演說目的指向明確,即訴求意念與相信,而針對此項目的所做出的策略,如訴求台灣人對民主的熱愛、個人與國家緊密聯結性等,確實有助於其目的之達成,亦有營造出適切的氛圍,使人感受到國家正受危機而必須奮起的壯烈之情。
  2. 從缺
  3. 思想餓化、文雄:兩組的演說內容中,雖然皆有指出明確的目的,但對於此目的何以對眾人是重要的?以及目的如何可能?缺乏更多的交代,略嫌可惜。另外,在展演的整體效果上,演說者也許略為緊張,所呈現出的表演,與演說之內容有些微的落差。
  4. 原萃:首先值得嘉許的是,原萃組有別於其他組別,有提出確切的策略,而不僅停留在「感受」的形塑,然而略為可惜的是,在演說內容的次序安排上,是先端主菜再端前菜,策略的浮現先於目的之說明,略顯唐突。另外,原萃組的演說者也許是為了呈現「悲痛」的氣氛,而時常低語,但因此在字句的表達上過於模糊,對於閱聽者來說,有時難以聽清楚演說內容,在表演的呈現上略有不足。
  5. 尼莫:尼莫組在「談話」的表現上突出,但對於身為總統而做的「演說」來說,仍略有不足,因為尼莫組演說之目的缺乏了「領導」的要素,以及「對眾人說話」的公共性,整場展演較像是台灣島民的個人告別式,而未能凸顯出國家領導人的角色。而對此我給的建議是,若尼莫組所設定的主題是「台灣與中國統一,但保有精神上的價值」,則可以對如何引領眾人達成此一目的,做更多的形塑與具體展示,方能使整場演說更突顯公共的價值。

原萃組-總統記者會新聞稿

說明局勢與義務:
中華民國的國人同胞們,大家早!接下來我將會發表關於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走向,希望各位能夠先將宗教、階級、種族、黨派等意識形態對立暫時擱置在一旁,我並不奢求人人都能認同我與支持我的主張,但我期許諸位在冷靜的理性分析後,能夠明白我、相信我、支持我做出的決策。

    在過去幾周之內,北韓的金正恩當局不斷的藉由試射飛彈,以及測試核武來挑釁南韓政府和聯合國的敏感神經,整個朝鮮半島的火藥味愈發濃厚,目前的東亞局勢非常緊張,隨時都可能開戰,兩韓關係的惡化已遠遠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想。

    過去的韓戰曾經在冷戰結構之下,牽動了全球的整體戰略、經濟同盟的對立,我國由於堅信民主、自由等立國之價值,因此選擇親近了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陣營,來對抗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最終不論是哪方都沒獲得真正的勝利,美方與蘇方皆付出高額代價來解決失控的局面。回顧兩韓、兩德、兩中的分裂史,毫無疑義的都是在意識形態鬥爭之下的產物,看似是為了捍衛各自價值,實則價值皆為人所創造與操弄,受難的永遠都是我們這些為強權所控制的魁儡,為美蘇進行所謂的代理人戰爭。

    把目光轉回即將發生的下一次韓戰,面對混亂的國際局勢,我們必須因應狀況作出調整,不能坐以待斃,由於政治條件的不成熟,在過去的兩岸關係政策上,我國只能暫時以維持現狀來迴避可能因統獨之爭造成的內耗問題,但現在我們不再處於被動狀態了,台灣人的路要由台灣人自己作主,肩負2300萬人民託付的我必須引領國人走向更值得的未來。

    對於台灣態度的消極,以及不再重視我國的存在對於西方世界的戰略地位,甚至在之後還可能將我們當作中國與美方談判籌碼,受夠了在強國間卑微地乞求生存的屈辱。在中央政府多次與各界研討之後,我們決定將要以堅守中華民國立國之價值與保護人民生活不變的前提下,於我們籌碼、政治高度尚在之時,立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展開合作談判。
------------------------------------------------------
以下六點堅持將是我們所要捍衛的:
一、在一國兩制前提下,除外交權收歸聯合中央政府外,其他皆由台灣政府自治。

二、保留台灣軍隊,以防中共片面毀約。

三、保障台灣優勢產業領域,使台灣企業不受鉅額陸資的惡意併購、吞噬。

四、台灣政治、經濟體制上維持現狀,維持自由與民主。

五、台灣不向中央交稅。

六、聯合中央政府須為台灣保留一定比例的人大代表和高級政務官席次,參與監督中央施政。
----------------------------------------------------
我方絕不會違反台灣人民的意志,絕不會拿任何人的權益來換任何人的政治籌碼,希望各位能夠理解到我之所以會做出合作談判的決策,是因為不忍台灣人民的性命白白犧牲,台灣人民的性命是為了更好的經濟與生活存在,希冀我國人民能愛好和平、珍惜生命,開展未來。

過去四十年來,我們台灣人一直為統獨議題所綁架,使得我們的發展停滯不前,永遠都只能看美中蘇等霸權臉色,並且作為他們角力的籌碼,如今該是讓我們台灣人決定自身未來之時了!不管是統是獨都不會撼動台灣人的特殊性,我們是自由的、民主的。

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談判的當下,我們也正在走向一個過去從未走過的道路,我們正在創造一段為後世所景仰的歷史,在主動選擇拋棄過往的歧見與仇恨後,我們將一同攜手向前,打造屬於中華民族的黃金年代。

台灣人堅忍不拔的生存精神:
所以,於這樣的情勢之下──我們選擇相互合作,這是能維護全國人民生命、財產與和平的最佳方案。

回顧台灣島史,無論是在島上移植生活的原住民族,還是於大陸沿海無法生活而渡海來台的先民,都曾冒著生命危險在這片瘴癘之島上,篳路藍縷地開拓這片土地,將他們的未來和期許寄託在這個小小的海島上。

於這漫長的400年之中,臺灣人所面臨的並不是永遠的一帆風順──我相信各位都知道這一點。一路走來,經歷了荷治、鄭氏、清治、日治和戰後至今的中華民國時期,無論遭遇怎樣的困境,無論面臨再大的艱辛,我們都為了生存不斷地奮鬥、從未放棄;我們流下的鮮血與汗水,才能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開創了如今的寶島榮景──倘若我們因面臨挑戰而屈服了,那麼我們的生存便不復存在;而至今建立的一切,包含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也都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

如果我們選擇獨立,即使我們捍衛了獨立的信念,但隨之而來的──便是面臨被美方背棄而發生的國際孤立情勢,同時也逃避不了被迫武力統一的、烽火連天的鮮血衝突。
並不是說「信念」就是不重要的,而是相較於「信念」,「生存」更為重要。若是無法生存,談何信念?如果連生命都無法捍衛了,又要怎麼去守護我們珍愛的人們和渴望的未來?我們的民主、自由又會何去何從?被孤立和戰爭衝突,這兩者並不是我所樂見的。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我不願意看到經濟發展因受到孤立而讓各位的生活變得慘澹,也更不願意看到各位因戰爭而流離失所。

若是我們選擇合作統一,即使無法堅持中華民國的國號和外交權──但至少,我們不必因為戰爭而失去住所、經歷生離死別,同時,也不會面臨國際上的孤立。而且,也能進行經濟上的整合。內需市場擴大、沒有關稅門檻不僅能夠讓商業往來更加方便,我們也能因此讓經濟發展獲得提升,使以往生活水平變得更好。而且兩岸語言的相通也是一大優勢,不僅於工作、合作上十分方便,更能夠加速彼此文化上的交流,讓兩岸人民能於往來之下消弭對彼此的歧見,能夠和諧相處。

選擇合作統一,並不代表我們承認自己的軟弱,就如同我們的祖先、如同過去400年以來站在這座島上為了生存而從未放棄的人們一樣,我們是為了生活、為了還能夠牽起我們珍愛的人的手、為了還能夠守護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才會作此選擇。臺灣人並不膽小,我們十分勇敢──因為我們勇敢,所以才會選擇生存,去守護我們期盼的未來。

抉擇:
   我們一步步走來,邁向民主化花了很多的力氣與血淚。今日的台灣,因為民主,我們才能透過選舉選出我們喜歡的總統;也因為民主,我才能夠站在這向全國人民演說。感謝在歷史上與現今,所有曾經為台灣民主社會努力的國民同胞們。

   此時此刻,台灣的處境相當兩難,不論大家所接收到的資訊源於何處,形勢大致上都對我國目前的情況極度不利,迫切需要執政者做出抉擇以及承擔。我知道,或許本黨的立場,並不能代表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立場,但身為「台灣人」,擁有錯綜複雜歷史背景下的這塊土地,在我就職宣誓的那天起,就矢志捍衛。

   「台灣人」、「Taiwanese」,在國際間或在任何地方,似乎友善且愛好和平的代名詞,身為總統,該團結的是在台灣這片土地生長的所有人民,該捍衛的是人民的生存福祉,該堅定的是我們團結的信念,不論性別、年齡、宗教、種族、職業,及其持各異立場的朋友們,請相信你們選出的總統,並且拋下過去的各種對立以及成見,才能讓我們一起突破眼前的種種困難。

   歷史的時刻到來,你、我,都站在命運的分水嶺,我們要選擇戰爭還是和平?你會選擇冒險還是安定?我深思了許久,我思考著軍購案所帶來的衝擊,我思考著台灣西部經濟命脈的長河,我思考著花東壯闊的縱谷,我思考著好多、好多......。幾經思考後,為了全體台灣人民的生活著想,我做出了最後的抉擇:和平以及安定的生活。

   我們台灣,是個位置特殊的海島,回想起過去,台灣靠著海上貿易的樞紐,促使經濟發展。在現代,也靠著海外貿易讓經濟穩定。不過我們要知道,台灣不是一定要靠海外貿易發展,但要是沒有與他國的貿易,我們真的能承擔那樣所造成的經濟後果嗎?相信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考慮到全體國民的民生,身為總統的我,必須做出最不影響國民生活的決定。

身為總統,我愛我的人民,保護我的國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事。我絕對不可能,讓我的人民輕易的流血,注定失敗的戰爭,我更不可能去挑起。一但失敗了,我們甚麼都沒了,失去民主、失去自由、失去台灣。

然而,祖先留下來的民主的火種,不能熄滅,我們要轉痛苦為動力,守護台灣的民主。我們的民主,是自孫中山革命成功以來,一直堅持的價值。即便過程難免有爭議,但是我們接受,不要再有衝突,讓我們的社會非常迅速地能夠修補裂痕,讓我們的人民能夠很快地生活在民主自由的環境裡面。

我知道,做出這樣的決定,我們內心會很痛苦,我也是一樣的。但是,這個決定並不是台灣的失敗,我們可以哀愁,不過也請記得微笑,我們能夠享有更好的經濟發展以及生活。最後,我要承諾的是,在統一合作的談判桌上,我會堅持我中華民國的民主價值,任何會損害到我的國民基本權利以及影響生活的條件,我一概不會接受,甚至讓步。今後,我會持續守護民主、守護台灣、守護人民,我的生命屬於台灣,捨此無處可去,讓我們聚集我們的力量,繼續熱愛台灣這片土地。謝謝大家,謝謝全體國民,我愛你們。


                                                            2017/06/12

------------------------------------------------------------
記者甲提問:
依據總統所提出的六點中的第二點:「保留台灣軍隊,以防中共片面毀約。」試問我國政府要如何才能說服中共政府以保留台灣軍隊?
幕僚說法:
我方再次強調台軍的保留並不是為了威脅中共,而是希望能保留足以抵抗未來威脅的自衛能力,我們會讓對方信服我方是友善的。
------------------------------------------------------------
記者乙提問:
我國政府擁有什麼籌碼可以確保中共政府接受我方所提出之內容?
幕僚說法:
中共政府一直以來不斷對我方釋出善意,幾位國家領導人也曾經對台掛過和平合作的保證。我國在政治、外交、經濟上的實力,一直以來都是有目共睹,相信我方在美方的支持之下一定能展開雙贏的局面。
------------------------------------------------------------
記者丙提問:
於統一後,往後臺灣的處境是否會與今日的香港一樣?
幕僚說法:

台灣不會是第二個香港,香港的過去是我們引以為戒的,所以我方不斷的研擬國策,就是不會讓台灣走上香港的老路。中華民國的處境、籌碼與當年之英屬香港有很大的不同,我方絕對有信心開創美好的未來。

文雄及肉圓組—總統演講稿與及者提問回答之新聞稿

總統演講稿

  各位同胞,我今天必須在此跟各位宣布一個消息,東北亞在動盪不安的局勢下,即便一向視和平為己任的我國,也不幸攪和其中,在我們舉辦記者會的同時,美國剛決議通過將我國作為籌碼,交換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諾向北韓發動全面武力進攻,以防止戰事擴大,鄰近國家遭受池魚之殃。   面對美國做出如此不智的決定,我們不只感到痛心,也應感到憤怒,我國2300萬的人民如同棋子一樣,隨意的被拋棄,任意的被犧牲,彷彿我們是沒有血肉,沒有情感的物體,這些自以為高尚、文明的國家拋棄了我們,事到如今,我們孤立無援,成了名副其實「亞細亞的孤兒」,同胞們,現在我們的處境岌岌可危,而唯一能拯救,唯一能扭轉情況的,就是在電視機前的你們,就是在臺下與我面對面的你們,同胞們,站出來,讓我們一起攜手度過難關,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知道,我們台灣人不會屈服於大國的威脅!   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提的一國兩制,乍聽之下十分美好,依然可以保留我們的憲政體制,但請各位停下來想想,曾經,一國兩制是對岸給予香港的承諾,五十年不改變現行的經濟、社會、法律制度,並可以繼續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保持和發展關係,這些都是令人感到誘惑的利益,但在二十年後的現在,香港的處境讓我們借鏡,特首的選舉不再是人民的權利,而是北京方面的政治操作。東方明珠的美名,從97回歸後有人說「任何人摸到中國這條龍,都會發。」但事實是,香港的經貿地位漸次的被珠三角經濟區所取代,香港曾經是世界通往中國市場的「門戶」,如今成了一味配合北京,強化功能性的角色。在金融中心方面,增加銀行與股票上市公司的數目,發展香港,成為了人民幣的離岸交易中心。借鏡香港,我們不能短視近利,過去的香港在北京處處讓利下,短時間看似財富增加,但實質是忽略了產業的結構合理性與需求。民主的價值,更是要我們共同守護的,香港青年的佔中行動,再次喚醒了他們對政治參與的渴望,對於直接選舉的訴求,當今的我們,卻已經擁有著相同的價值與權利,若此刻的我們妥協於國際的恫嚇下,歸順於中國,那我們的民主價值,數十年來民主化的努力將化為烏有。   經過一段漫長艱辛的過程,台灣民主逐漸萌芽、延伸,而發展成為現今繁盛的樣貌,縱使在顛簸的歲月裡,混雜著諸多的因素,促成了相異的立場與意識形態,但終究我們還是屬於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中華民國政權下的子民,不論我們有任何的不同,仍不可否認,民主是我們台灣共同的驕傲。   各個不同的理念與立場促成了如今蓬勃的民主現況,民主,是我們的驕傲,在民主之下產生的自由,更是每個台灣人民最重要的瑰寶,沐浴在民主之下,無論擁有著何種立場,我們都享受著這份自由,並勇於擁有自己的理念、勇於開口,勇於表態做自己,做國家的主人,不容許任何人輕易迫害。   我們不希望,也不願看見,台灣人民正邁步走向一個失去政治自由的深淵。國際間堅信人生而平等,但現實則是:不見得每個保障人民平等的國家,會使每一位平等的人民享有政治自由。我們持有的政治自由或許有消長,但未曾消失過,如今,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國民將被迫要告別我們享有的政治自由。國際間煽動著將使政治自由離我們而去的外來政權對我們合併,這是世界強權對於自由權利的入侵。或許有人宣稱:短暫失去的自由,是對於人民平等的保障。我必須說是恰恰相反的,國際使用的手段是:讓台灣人民「在不平等中自由」。請讓我來為各位說明,何謂:「在不平等中自由」,這是一種透過口頭承諾形塑出的錯覺,使中華民國國民置身於這個國際舞台的轉捩點時,仍錯信自己手中具有選擇政權的自由,而這個自由,是虛假的自由,具備選項卻沒得選擇的自由。我們事實上終究是被轉讓給其他國家併吞,沒有甚麼自由是我們做出了選擇的結果,我們從一開始注定作為被合併的一方,何來自由真實的自由?    失去的政治自由,將撼動我們的生活。為何這麼說?我們平時對於政治的關懷,並不足以證明我們的生活是與政治充滿關聯的。然而,請各位停下來仔細想想,中國政府的接管,急遽的變化將抹去我們長年習慣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我們將預視到監察成了監視、考試成了選試,立法與行政將不再相互制衡,司法將成為一種政治決定。人民一舉一動都在為政治服務。失去政治自由的生活,便是全然失去自由的生活。人民不應該失去了政治上的自由而認為衣著選購的自由、餐廳飲食的自由,便是自由的全貌。人民生活為了自我實現,不論理想崇高與否,即便是自甘墮落也是真正政治自由上所承認的生活模式。面對失去的政治自由,強制的勞動將是無可倖免的,作為政治機器的螺絲,人民沒有罷工的自由。如此一來,我們將如何宣稱政治自由是無關乎生活的?這樣的生活必定不是我們所冀望的生活,為了守護我們的民主與價值,我們必須奮起,為此,我們將不妥協,為此,我們將全力反抗!   如今,我們卻受著國際的壓力,而即將喪失我們這一步步走來,漫漫長路上,這逐步奠基的自由。我們身為一個自主的國家,卻在主權上受人宰割,而將被迫放棄自己表態的權利。我們並非對於自身漠不關心,我們並非對於愚昧地在迫害來臨卻毫不自知,更重要的是,台灣的人民啊,當我們喊出了這個詞彙,並非只是政治操作般單純地將「愛台灣」與犧牲奉獻等華麗詞藻掛在嘴邊而已,我們必須透過實際行動展現,我們願意付出,我們願意支持著彼此,更重要的是,在這份自由之下,我們是自己的主人,國家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將是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絕不是任何外人可任意操弄的籌碼。   同胞們,我們已有了香港的前車之鑑,知曉被納入中國的版圖後,會有什麼樣的下場,身為台灣人,我不願見到台灣的結局是犯下香港人民過去所犯的過錯。為了民主,為了自由,我們不會輕易的妥協,不能有絲毫的讓步,因此對岸也會使出強硬的手段,來迫使我們配合,戰爭的號角已經響起,這是一場我們想逃也逃不掉的戰役,同胞們,脫去你昂貴的衣裳,捲起衣袖,展現你們的氣魄,跟我站在一起,築起厚實的高牆,挖出防衛的壕溝,讓我們一起共赴國難,用我們的熱血及汗水去捍衛我們心中那根深柢固的民主與自由的價值。

 回答記者問題之新聞稿

問題一:對岸的生活品質更好,那為何我們要堅持政治自由,放棄安逸的生存方式?

 首先沒有任何的保證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併後,就能如願的獲得更好的生活。我們所擁有的政治自由同時也包括這一層面的選擇,現在中華民國國民正在選擇現況的維持或是兩岸的合併,這不正是對於生活的選擇?合併後,或許有更多資源,但減少的是我們的選擇空間,這樣的自由是被壓縮的自由,並非是我們所想要的生活方式。

問題二: 我們想要捍衛我們的政治自由的實際作為為何?

  我們並不希望台灣遭到此種不公平的條件,也不希望台灣人民受到戰火的波及,但迫於無奈的國際局勢對於我國如此的不利,我們能夠選擇的不是戰爭就是被迫統一,我想台灣人民也不希望自身的自由、自身的生活被打壓。因此,若對岸有任何軍事行動,中華民國將進入緊急狀態,我國將再次全面徵兵,來捍衛我們的自由與生活。

問題三:那請問你們對於中華民國與對岸開戰後的勝率評估上,有多少勝率呢? 
  我們的勝率有多少,一言以蔽之,為了獲得勝利是不計一切代價的。因此無論路途多麼漫長艱辛,我們在作戰上會用盡各方資源,捍衛國家主權地位。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前言:
老師、學姊們、各個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文雄組的耿正。相信各位對於「學期報告」四個字並不感到陌生。這份學期報告在四月底宣告結束。不過我在組長的指導與鼓勵下,持續的將此份學期報告寫了下去。雖然在五月底,我終止了這份報告的進展,開始著手總統演講。不過對於這份報告過去的付出沒有機會對各位分享,我感到非常可惜。所以寫成了這篇:《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這份報告最後雖然走向了被遺棄的結局,但我在事後回顧我三個版本的報告內容,找出當時的「問題」,並試圖提出解決方案的「反省」。最後在提及總體而言,若是我要再撰寫一份新的論文大綱,我該怎麼做?
如題,這份學期報告的收穫與反思,我將用文字向大家傳達。即便課程已經告終,仍請各位不吝指教,謝謝各位。

壹、第一版:
4/23《威權殘留的教育機構-以私立復興實驗中學為例》

一、問題:
1.   一開始的錯誤直接展現在論文題目及第一章(還有往後的每一章)的標題上:「威權」的存在應該是要藉由我論文的內容來展現。這樣下標題的方法讓我從研究還沒開始之前,就篤定威權的存在及運作。
2.   大綱當中我跳耀式的將各個組織/團體做連貫式的推導(國民黨婦聯會復興實中威權),來展現我的企圖。目的是將我篤定存在的威權政體套用在復興實中上,然後逐步推導回到國民黨,再回到民主化之前的台灣。不過這裡遇到的問題是:復興實中作為一間學校,究竟有沒有足夠的代表性是可以涵蓋整個社會的。同樣的,上一層的婦聯會,在上一層的國民黨,是否是解釋了這些團體的操作,就等同是解釋了權威在社會的運作,顯然是還需要再斟酌的。
3.   在寫這篇大綱時,我認為威權的運作只要透過描述學校的現象,去對應威權的特徵,就能對威權作出解釋。但光是尋找兩者的契合之處,是無法理解威權式如何「作用」的。彷彿威權是一樣置放在學校的物品,而它能自己在環境中發散出威權的氣息去操控學生一般……
4.    大綱的第四章完全是濫竽充數的章節。其第二節是關於我自身經歷的描述而已,沒有代表性也不具任何解釋力。

二、反思:
1.   為了處理復興實中作為一間學校是否具有社會代表性的問題,開始思考要如處理「個案」。正如摘要提到的,復興實中是一間私立學校,那同樣作為學校,公立中學就不在需要解釋的範圍嗎?以及除了學校以外,其他規範性強的組織又是否也在可以被考量的範圍,譬如:醫院、軍隊。
2.    論文的標題讓我一再思考怎麼樣的發展能契合:台灣政治史的要求。台灣、政治、史,必須使三者有緊密的關聯,但在題材的選擇上總是不經意會過度分開三者而論,忽略到特定一個面向,導致論文決定好主題後的發展宛如跛腳前行。
3.     在學姊的建議下閱讀傅科的《規訓與懲罰》,作為對於撰寫大綱的輔助教材。


貳、第二版
5/10《威權殘留的教育機構-以私立復興實驗中學為例》

一、問題:
1.    在沒有更動論文標題、假設、關鍵的情況下針對大綱進行修正。不過實際上的操作手法是將上一版中各大綱標題的「威權」兩字先挪除,本質上還是以先篤定威權的存在及作用,然後再用校園的現象去拼湊它的樣貌。
2.   第二版中最大的調動就是大綱的修正,這樣的變動源自上一版的反省。我認為我不應該要將我想要發掘的該念大剌剌的攤在論文脈絡的最前頭。我換了一種方式是將學校歷史移至第一章,目的是:要專心研究復興實中這個個案,就該對這所學校的過去有個交代。而這樣對校史的提示,也是為了抹消上一版我將學校對於婦聯會及國民黨的關聯,視為一種導致威權產生的必然。我期望這樣的變動讓婦聯會及國民黨不再是關鍵的一環,而是型塑現在校園環境的背景因素而已。
3.    接著在大綱的第三章,我開始要做出新的嘗試。第一版的問題當中有提到:我曾天真以為「威權的運作只要透過描述學校的現象,去對應威權的特徵,就能對威權(的作用)作出解釋。」這樣的錯誤。我認知到威權(或說是一切作用力)不該是一種定型的存在,它應該具有一種「流動」的性質。學校被我選作為「盛裝」威權的「容器」,就應該要來了解這個容器是以甚麼形狀來佈局,它又是如何來展示威權的。所以我加入了「建築」這個標題在大綱當中。希望透過學校的布局(三合院式建築、處室的位置)來觀察威權在這些空間中的遊走。

      二、反思:
     1.    第二版的修正,雖然只是一部份,我開始注意到我需要某種「方法」來企及我想要討論的威權。若是我選用的方法不太對勁,不用說是對威權作出解釋,我連描繪它的樣貌都有困難。這裡我嘗試引入了:對於建築的觀察。這個方法(當時)我其實也不清楚接下來要怎麼發展,不過試著這樣的一個途徑,來使用具體的方式描述抽象概念。
     2.     經過幾次討論,我不斷被要求要對此論文補上一個論題。這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假設,卻沒有提出問題,所以我所有大綱的鋪陳都只是在契合我的假設。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去問一個問題,而且去闡述著個問題為何重要?接者才是透過我的論文(包含假設)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是一篇論文必須具備的基礎,但被我放置不理到即將第三次修正前。接下來,我盡我所能去提出這個問題是甚麼,加入我接下來的論文大綱。


參、第三版(涵蓋第四、五、六次修正)
5/10~14 《瀰漫於校園環境的作用力-以私立復興實驗中學為例》

      一、改進:
     1.    論文標題更改、補上了論題。論題的確立,是有助於大綱的架設的,它闡述了我對存在於校園中的「作用力」的關懷以及幫助論文大綱導向是去試圖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
     2.    由標題可以明確地看出,我不再將作用於校園與學生的「作用力」限制為威權的影響,這樣的作法幫助我在研究校園時,不會先入為主的去定義這股力量一定是威權的殘留。而威權兩字在這一版本中僅存在於我的假設當中,好讓我的研究是真的可以去審視威權是否是存在的(讓我所觀察的現象去驗證假說),或是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其他類似的該念在校園中作用,而不是威權。
     3.    上一版本當中,我將建築寫入我的大綱,當時認為觀察建築是一種觀察威權的方式,另一套則是觀察學生的活動以及教務人員的習性。不過這一版本當中,為上述的兩套方法作出了連結性,就是使用「空間」來概括描述。建築存在於空間當中是無庸置疑的,而所有的人(以及人作出的活動)也是存在於空間當中的,因此兩種方式可以產生連結。況且在研究以前,我無法確定作用力的樣貌,導入空間的概念,就是希望以空間來捕捉作用力,僅而觀察它的樣貌為何。
     4.    「時間」是確定以空間作為研究方法後所想出的另一個成對的概念。瀰漫於校園環境的作用力既可以被空間所捕捉,同樣也應該能從時間的脈絡中觀察它的存在。

     二、反思:
     1. 值得反省的是,提出論題後,原本應該是有所改進的論文大綱,卻開始出現了混亂。前面版本沒有準備論題,但其所具備的關懷應該是:透過對學校的研究,要找出些行為是能夠解釋威權依然存在的。但最新的版本關懷的目標換了一種方向是:變成是要尋找一股作用力,認清它的樣貌,然後解釋它是否是威權。
 從提問的方向可以看出來,我從想知道威權是否存在,變成了:解釋甚麼是威權。新的版本提出了疑問,對於這個疑問的解答方法卻是承襲至另一個疑問的發展,就這樣看來:論題與大綱是風牛馬不相及的。
     2. 雖然確立了「空間」與「時間」作為研究的方式,但兩者的成形欠缺縝密的考量,空間的該念從論文第一版發展下來,比較能清楚的呈現。但時間(其下每一小節)的安排,再次審視後,發覺不妥的是:小節標題僅是提出哪些東西是與時間有關聯的,譬如:上課日、暑假,但這應該是「時間點」的研究而不是「時間」的研究。我應該要針對時間這個標題作出脈絡的整理,而不是提出契合大標題的子標題就是對於大綱的交代。


      肆、結語

總體而言,我對於學期大綱的反省如下:
    1. 涵蓋整篇論文的骨幹,是第一也是最要的步驟: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是展現自身關懷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況且接下來的內容,也就是研究的內容將要是對於這提問(以及其假設)的回應。
    2. 闡述這個問題為何重要。
為了解釋我為何研究該主題,我必須交代我研究的動機,是具備什麼樣的關懷,這樣的關懷是否具備與政治學的關聯?要不然我的研究充其量就是對空鳴槍。
    3. 研究方法的認識
這是在準備篇章結構時所遇到的困難:我無法舉出任何一種方法是對於研究有指向性的。如同我過去所擁有的經驗,作文先學習了「起承轉合」的結構,才開始下筆做文章。我的研究,沒有一個可以依循的方法作為幫助。

    4. 回顧過去三個版本的學期大綱,在缺乏上述三點的認知下,我認為我比起做研究大綱,更像是在做口頭報告的簡報。沒有正確的理解一篇研究論文應有的結構跟形式,就如同盲人摸象,接觸到何物,就擅自詮釋整體。

總統演講稿

中華民國總統談判前演說稿
各位友邦的代表與貴賓、各國駐台使節及代表、現場的好朋友,全體國人同胞,
大家早安,大家好:

本人在此,必須向大家說明一項令世界各國都感到不安的局勢──1953年南韓與北韓的停戰協定已遭到撕毀。北緯38度線已守不住東亞的和平與安定,第二次朝鮮半島的戰爭即將開始。

在這東亞與太平洋的動盪之際,各國都已經有所行動:美國與日本於日本海、東海等周圍海域進行聯合軍演、美國也與菲律賓於巴士海峽進行島嶼防衛的聯合軍演,甚至對岸的中國也迅速地進行第一及第二島鏈突破的軍事演練。朝鮮半島的戰爭,雖看似是兩韓的衝突,但其背後所隱含的勢力對抗,以及對台灣造成威脅的可能性,是各位國人同胞所不得不明白的。

由於這些激烈的軍演競賽,使得東亞的局勢愈加緊張。而美國認為我方與中國之間曖昧不明的國家問題,將加劇東亞局勢的緊繃,甚至可能引發額外的衝突,因此美國總統為降低東亞與太平洋區域的不安定因素,避免戰區擴大,昨日致電總統府,強烈要求我方即刻與中國達成統一的談判,解決長久以來不明確的兩岸關係。總統府與行政院也已召開緊急會議,並商討因應方法。

過去幾十年來,面對中國在國際場域上的崛起,我們相對常常受到欺壓,在國際賽事上,我們的國旗不被允許出現;在國際中,我們既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台灣;在國際組織中,我們不被邀請,不能分配到一個主權國家應當所享有的權利與資源;國際外交上,許多國家對我們的處境冷眼旁觀,這透露這個我們稱之為中華民國的國家的真實處境,國際對我們作為主權國家的否定總牽動國人同胞憤怒甚至於絕望的集體感受,然而我們卻無法作為。因此,我們轉而誇耀自由、民主,我們的政治生活對這些價值是依賴與自信的。

於是今天,面臨他國對兩岸統一談判的要求,我想要對全體同胞說白的是:比起建立一個正常的獨立主權國家,我們之所以抗拒統一的原因,乃在於對於民主、自由的喜愛。

而民主的政治生活何以如此討人喜愛?因為在民主的政體下,台灣人民嚐到了那些描寫人類生活理想的宣言的豐厚美果,如「人生而自由平等」在政治生活中可能的實踐模式,民主政體告訴人們,身而為人是自由平等且「天生享有政治參與的權利」。此外,我們能在遭受不合理的對待、不合法的侵害時,得以尋求權利的救濟,以及享有「國民主權」等憲政秩序價值。民主的實踐,還使人們可以享有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各類被明文保障的的基本權利,使我們能安心地在政治生活中高談闊論,這是我們一直以來引以為傲並推崇的生活方式。

尤其我們誇耀,台灣是沒有流血的民主化。

從中國曾對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的獨立意識相關主張進行武力鎮壓的強硬,可見我們每一個改變現況的決定,都有可能牽動戰爭的導火線,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在許多年來,不僅不再高喊反攻大陸,也不曾宣示台灣獨立,而是積極的維護台海和平;各黨各派無論維持現狀、一中各表,豈不都是來自對於流血戰爭的避免?

長期以來,我們都不願意破壞區域和平、恐怕也不願意因國家流下鮮血、甚至無法想像我們的同胞與家園深陷戰爭的泥淖之中。因此,我們不能貿然地拒絕美國所邀約的統一談判、更不能逕自地宣布台灣獨立建國。

這幫助釐清了我們在兩岸統獨難題中的最高目標──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即民主的政治生活;因此本人在此,必須沉重地向各位國人同胞宣布:我決定進行美國總統所提出的兩岸統一談判。

各位國人同胞,願流血、戰爭是我們最逼不得已的選項,正如前所述,宣布獨立勢必引發戰爭,而比起建國我們向來更看重民主的政治生活!所以,我將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與中國領導人,會同美國總統及各方代表進行兩岸統一的談判。堅持維繫民主政治生活,將會是我方在此次談判中的底線。為確保此一目標的達成,統一的必要條件是雙方共同制定並遵循維護台灣權益的《臺灣基本法》,一旦談判成功,台灣將在此法的保障下與中國達成統一。

《台灣基本法》將要保障我們的高度自治權,我們將得以選舉自己的行政首長、選舉組成議會、以及擁有臺灣獨自的司法體系,並限制中國中央軍事力量及國家刑罰的全面進入,意竊最重要的是立基公民參政權的保障。

也許,有人會質疑統一是與民主背道而馳的,的確即便有了《臺灣基本法》,中國的遵循與否更是一大未知,我因此再次強調:願流血、戰爭是我們達成目標最逼不得已的選項。倘若談判破裂,為維繫民主政治生活,即便面臨中國武力鎮壓的威脅,也將不惜犧牲一切代價,走向維繫自由、民主的獨立建國之路。

  • 問答
  1. 尼莫組 劉書旋記者問:如果中國違背《臺灣基本法》的內容,我們該如何確保臺灣獨立?答:對於這個問題,行政院長鄭婷之回答時對於問題的敘述仍有疑惑,但如果記者的疑慮是害怕中國只是口頭答應,實際上卻未遵守《臺灣基本法》的內容的話,那我們會為了維護自由民主的生活而對抗中國,甚至為獨立而戰鬥也在所不惜。
  2. 文雄組 耿正記者提問:假如談判破裂,我們如何說服人民為了獨立而戰,我們守護的價值是甚麼?答:我們想要守護的價值,是我們現在的政治生活樣貌,這也是在我們接受美國提出的統一談判之後,亟欲向世界各國證明的價值,假如中國不願意接受,那我們將不惜一戰,獨立建國只是為了爭取維持政治生活樣貌價值所順帶達成的效果而已。 參謀總長留。

撰寫大綱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版大綱到第六版的轉折與差異及修改之處:   做研究就不該帶有未經論證的主觀論述,第一篇大綱中皆充斥著我自身的價值觀,雖說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昨研究時,這便是一個不可犯下的大忌。   同樣地,第一篇大綱同樣對於社會跟學校的鏈結沒有交代清楚,因此我在往後的大綱...